《厦门理工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趁阳光正好、赶赴这场秋韵之运

   期次:第258期      查看:93   

摄影 摄影: : 郑佳敏 郑佳敏

摄影 摄影: : 黄诗田 黄诗田

摄影 摄影: : 谢晨芳 谢晨芳

摄影 摄影: : 王玉敏 王玉敏

摄影 摄影: : 王祯珊 王祯珊


  11月22日—24日,我校第四届体育节暨第三十五届田径运动会如约而至,来自各学院的1039名同学和各单位的129位教职工代表齐聚绿茵场,对25个比赛项目展开角逐。赛场上,运动健儿们奋力拼搏,激情飞扬;跑道旁,志愿者们摇旗呐喊,倾情助威,菁菁学子的青春律动溢满整个田径场。
  在同期举行的第六届教工趣味运动会上,教职工们则展现了别样的运动风采,紧张刺激的拔河较量,趣味十足的“螃蟹”折返,精彩纷呈的定点投篮……品秋韵,赏校运,厦理工人逐梦运动场的身影定格在这浓浓的秋日中。
聚焦:
赛事组织更专业更高效
据校体育部副主任黄彩华介绍,今年的校运会增加了几个新亮点:第一,中长跑比赛采取了国内外专业体育赛事制度——末位淘汰制,赛事流程更加紧凑,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促进竞争,是让运动会充满竞技意识的“速效良药”。第二,广播台增设赛事解读,加油稿、赛事流程、各项比赛的前八名成绩以及赛道安排等内容第一时间对外播报。第三,计时台引入电子计时系统,运动员的右腿外侧粘贴号码纸,当冲过终点时,机器自动识别号码纸先后顺序,从而得出比赛结果,若出现差池也可以进行回放,既节省了传统裁判计时的工作量,也使比赛结果更加精确可靠。(黄睿)
竞技:
圆梦冠军,不负四年
在青春的岁月里,在活力的田径场上,来一次酣畅淋漓的竞技,谱一曲荡气回肠的篇章。大一,初入校园便夺得男子跳高冠军;大二,两厘米之差痛失冠军;大三,因痛失冠军对自己产生质疑而不愿参赛;大四,再次圆梦,拿下男子跳高与三级跳的冠军。四年的跌宕起伏,来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四的王银进同学深有感触:“我不是专业跳高运动员,在比赛中难免会有动作上的不标准,也会有失误。大二痛失冠军,这是我四年来最大的遗憾,但是大四我再次回到赛场,感受最后一次比拼,重回冠军领奖台,一切都圆满了。”(林昕)
四年对手,四年友情
在女子100栏的赛场上,有两个身影在赛场上脱颖而出,她们便是来自15级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的廖春霖和15级经管学院的黄安然。大一时,她们因为跨栏而结识,此后的她们亦师亦友,也是在赛场上的竞争对手。大一大二时,廖春霖都以微小的差距险胜黄安然,夺得金牌。大三时,黄安然去台湾学习,一年之后,她们再次在赛场上相遇,最终,廖春霖以20秒33的成绩险胜黄安然的20秒54。连冠四年,也为她们之间的竞争画上了句号。每当廖春霖提到黄安然时总说道:“我非常感激她,她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我们不仅是竞争对手更是非常好的朋友。”(杜宇宏)
风采:
上得了讲台,hold得住赛场
操场上,谈笑风生的老师们聚在一起,他们探讨的不再是高深的学术问题,而是如何在教职工趣味运动赛中勇夺第一。考验团队凝聚力的拔河、需要技巧与灵活的跳绳、富有趣味激情的螃蟹跳……教职工们在运动场上积极地与队友讨论如何获得比赛的胜利,气氛热烈而又紧张,扣人心弦又激情活泼。比赛时释放激情,如孩子一般在赛场上欢呼雀跃,老师们展现了与平日在讲台前不一样的风采。设计艺术学院的李玲玲老师在中年组女子一百米与四百米比赛中勇夺冠军。她认为,教职工比赛不仅考验了参赛者的团结协作性,还增进了各学院师生之间的友谊,传播了积极向上,追求健康的正能量。(诸晓敏)
我从远方来,今为团结战
来自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外教Steve老师来到我校已经八年了,他年年都来参加拔河比赛,今年也不例外。“占据”着拔河绳最后一位,面对这样的“重任”,Steve老师说:“在北爱尔兰,大家拔河是为了奖金;但在中国,大家是为了更好的团结在一起,明年我还会再来参加!”(林昕)
情怀:
你参赛,我陪跑;你冲刺,我呐喊。来自17级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的磨保忠同学,举着学院院旗,陪着舍友刘森煌同学跑完了最后三圈。
  三圈陪伴,无数次呐喊,虽然很累,但磨保忠同学说,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刘森煌同学是我的舍友,我当然应该为他加油鼓气。作为土建学院的一份子,虽然我的长跑不好,但是我能为参赛运动员助力。”
  在艳阳余晖的照耀下,火红的院旗迎风飘扬,场上鼓声阵阵,呐喊不绝,赛场上每一个运动员的背后,总有人在为你加油。(林昕)
风里雨里,我们在这里
不管输赢、成功与否,总有一个温暖的港湾等待着你们,这就是学院大本营。赛场旁,各具特色的学院大本营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海峡商贸学院用雅典娜战斗女神与罗马斗兽场等元素表现了积极勇敢,不断前进的体育精神;经济与管理学院高悬“经管号”,用海浪、轮船打造了一副航海风景;“韶华运,青春材子动流年”高挂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大本营上,颇具文学气息;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利用“赛车”“机器人”等元素展现着自己的专业特色;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的“皮卡丘”使工科生们增添了可爱的元素。大本营的工作人员关心着比赛场上的动态,为运动员们提供后勤服务,是每个运动员温暖的港湾。(杜宇宏)

厦门理工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44879次访问,全刊已有2854449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