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理工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追寻光明的历程

摘要:门牌(现收藏于厦门城市学院“高维真师德馆”)海口巷2号“晋发大厝”正面□高维真(原鹭江职业大学党委书记)刚过刚过 1949 年春节,我正在为今后生计忧虑中,有位熟人来访说:安海铸英小学正缺个老师英小学正缺个老师,你愿否去补缺?就是你小时读过书的那所安海基督教会办的铸英小学会办的铸英小学!这立刻勾起我六七岁(1939年)起,在铸英小学受启蒙教育的美好回忆。安海北郊寨埔(现养正中学校址)西北略高的赤土台上,有座基督教堂 ,右 侧 是 教 会1879 年(清·光绪五 年)主 办 的 晋江县最早的新式学 堂 —— 铸 英 小学。校舍为单层洋式建筑,正面用闽南红砖砌成,台风暴雨后凸显鲜艳、红润、熠熠生辉——是座十分耀眼的红色房子。时值卢沟桥事变之后,国共合作时期,全国掀起了全民抗日高潮。“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等抗日歌声响遍四方。每当太阳西斜,这红色房子里就响起了“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的《黄河大合唱》歌声,这歌声宛如黄河壶口瀑布似的,以磅礴之势、雷霆之力从学校窗口、大门冲出,翻腾、咆哮、瀑泻,激浪千里,激荡着抗日爱国群众的心,启迪着我幼小的心灵。这红色校园里聚集了一群可敬、可爱、朝气蓬勃的年青教师(许集美、郑家玄、林菊村等)。他们不仅教书,还教我们大唱抗日及进步歌曲:黎明曲、红旗歌,还有伏尔加船夫曲,甚至教唱延安颂、国际歌等,还联合古镇的其他小学,以国民党晋江二区(即安海)区长挂名团长(白皮),实则由铸英林菊村校长、郑家玄教导主任等实际掌控(红心),成立区抗敌剧团,先后演出《红心草》《阿Q正传》和《狂欢之夜》等,还到泉州等地巡回演出,受到抗日民众的热烈欢迎。抗战时期,国民党强令中小学建立“童子军”制度,学生要穿童子军服,教官都是国民党当局指派。“山高皇帝远”又正值国共合作之时,铸英巧妙瞒着不理这套,学生不穿童子军服,不戴船形帽,夏天穿白衬衣、冬天穿黑色衣作为校服,脖子上系着一条一半红色一半白色的三角形领巾,戴着写有“少年先锋队”五个大字的竹斗笠。郑家玄老师创办“小战士”墙报。每当新墙报贴出时,师生们都兴致勃勃地围观、议论。我幼小的心中十分羡慕高年级同学能写文章在墙报上贴出。郑老师还创作《铸英校歌》《铸英颂》词,由音乐老师作曲,在师生中教唱、传颂。 结合抗战和苏德战争实际,为了实行新式育人理念,帮助学生从小养成爱劳动的观念,同时蒙过国民党县政府督学的检查,学校特意造了一份官方规定的课程表予以应付,在校内却自 行制定新课程表,高年级设“ 时事讲解和讨论课”;全校每周设两节劳动课,老师讲劳动创造世界的道理,到时全体师生打赤脚,扛锄头、肩扛手提水桶下地劳动。 有一天下午,我们低年级同学们在郑家玄老师的带领下,手执小镢头在学校和教堂后的番薯地里,翻捡大人们挖收番薯后遗漏的小番薯,大家满头大汗,劳动甚欢,还时时得到郑老师的关照和鼓励。郑家玄是我们“美工劳作课”老师,教我们画图、美工制作。他在元旦、春节到来前教我们写美术字,在厚纸上用刀片镂刻挖出简单的星图、祝福词字;用废旧牙刷,蘸上颜料,再用筷子来回刮擦,使其喷出星星点点飞溅在刀刻厚纸上,制作出精美贺年片。郑老师的美育、劳作教育,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对美术字、美工制作的爱好,使我在十年后地下“青年出版社”时能用钢板刻出美术字和图画的封面。 初见郑老师,给人观感是个文弱的知识分子形象。白皙的鹅蛋形脸庞、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总带着微笑,使人感到慈祥亲切、平易近人。作为他的学生,特感他的耐心、谆谆善诱、诲人不倦,从未见过他对学生发过脾气。他把心中无疆的爱倾注在每个学生身上,寄希望于儿童少年、憧憬于未来。 1945 年 6 月中旬,马上就要放暑假了,铸英这些可敬可爱的老师却一夜“人间蒸发”。人们窃窃私议,说铸英是共产党的窝,是“红窟”啊!后来又传出铸英林菊村校长是披着国民党三青团区副队长外衣(外白心红)的共产党员,许集美就是共产党闽中游击 队的队长,郑家玄老师是这红窟(中共安海区委)的头儿(书记)。再后来(1948年),又传来噩耗时任晋江县工委书记的郑家玄(33岁)在莆田南门外刑场唱着国际歌英勇就义。 十年前(1939 年),这些可敬可爱老师的为师楷模和革命英勇行为深刻在我脑海深处。历史的巧合,十年后的1949年,我也成了安海铸英小学老师,薪火相传,承继了他们的为师之道。     4. 接受革命任务接受革命任务在安海古镇杉行口(海口巷2号),有座百年(1900年建成)老旧的闽南红砖“晋发大厝”,二进五间张,大小十几间房并具有上下厅堂、天井及前石埕、古井和后园等,住着远近亲戚六七家。大厝上(大)厅堂西侧一板之隔的右大房(有前后房),就是我的出生之处。我长大后就住在后房,从房内窗口望出去,直对后园北墙门洞,可一目了然从老宅后门进出的人,自己也可从后房侧门对外自由出入而不惊动别人,和“晋发大厝”正大门无关。1949年仲春的一天,夜深人静,窗内还透出一盏煤油灯的光芒。老宅后园的老龙眼树,还在承受着连绵不断、淅淅沥沥的阴雨。此刻,我在蜡纸上用钢尖笔刻上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章(草案)》最后一个句号。年青的脸上,映着灯光,泛着红晕,既兴奋又欣慰。我们地下“青年出版社”第一件印刷品,马上就可以付印了,这怎么不令人高兴呢?!“咯、咯、咯……”窗外传来一阵蛙鸣,打破这夜的宁静,仿佛也在同声欢庆着。几天前,工委书记王佐才同志曾约我在刚任教不久的铸英小学操场踫头谈话。快放学时,王佐才准时来了。夕阳西斜,我们绕到左侧安海基督教堂钟楼前的两棵大榕树下。王佐才说现在革命形势发展很快,解放军已渡过长江,解放了南京,正攻占上海。我们的任务是团结镇里广大青年,包括青年学生、青年店员、码头青工、青年妇女、社会青年等,发展革命势力。你应还记得首次地下团工委会已传达过,经上级党组织中共闽中泉州中心县委研究决定,安海镇地下党外来学生支部(主要由外地回乡学生党员和部分其他党员组成)要负责组建地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说组织上确定你出任团工委宣传委员,当前主要任务是要建立地下“青年出版社”,油印出版青年团和革命青年所急需的学习文件等。接着,他和我商量:“你家老宅后房(我的卧房)较好避开显眼的大厝正大门,人可独立出入,青年出版社是不是就设在你家里?你现在是铸英小学教师,有利于掩护……”。我心情异常兴奋,脑海里马上浮现出去年(1948年)我只身到厦门求职做事的情景。当时我 16 岁,风华正茂,血气方刚,渴望光明,追求革命。在美丽的省立厦门中学校园,目睹了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身心向往,跃跃欲试。1949年初春,新的学期开学了,我首次站在铸英小学讲台上,成为从事教书育人的一名小学老师。不久又秘密加入中共组织,成为一位从事危险、紧张、艰苦工作的地下战士。这不禁让我想起十年前(1939年)铸英小学那群可敬可爱的老师,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薪火传承我又踏上老师们走过的革命大道。现在,我能以中共地下党员身份,具体参加建立地下青年团,播撒革命火种,感到十分荣幸。我暗下决心,不怕牺牲危险,定把这件重要又艰巨的任务办好。此时,太阳已西沉,老榕树上众多的归巢鸟,唧唧喳喳叫个不停,好像也在为我们的“青年出版社”马上要开张而歌唱、欢呼、雀跃。地下青年出版社有多大面积?设施如何筹措?如何秘密开张印刷?敬请期待“红色记忆”栏目连载续篇之五:《饼干盒里的印刷厂》

翻开“人生新篇章”
在阅读中成长

摘要:馆藏好书推荐《共产党宣言》经验与启示郭祎A811.22/G92简介:本书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 以设问方式命题, 并通过回答问题梳理了70年来我国经济、政治、法治、科技、国防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成就, 全景式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走过的辉煌历程。 《中国为什么行》王炳林D616/W023简介:本书稿涵盖十二部分内容,创新之处:一是通过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而系统研究《共产党宣言》基本原理;二是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行创造性融合。 《辉煌之路》编写组D220/H279简介:本书对党成立以来的历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其间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情况进行了精心梳理,以每届党代会分章,下设权威论述、会议实录、重要会议、会议花絮、大会小档案五个版块,分别介绍了历次党代会的历史背景、重要影响、文献资料等情况,既有宏观交待也有细节描写。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历史,从党的历史经验中汲取开拓进取的智慧和力量,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有很大的帮助。 《建党伟业》何虎生D23/H276简 介 :本 书 主 要 描 绘 1915-1927 年间,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基本状况, 以及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和大革命的失败等历史事迹,全面展现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史条件、过程、早期活动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

凤凰花雨

摘要:□ 余 烬今年雨水多,校园各处的凤凰花开得格外恣情,且于脱俗之中,尽显着一种在艳阳天里少有的从容。晌午周遭小游,顺道舒缓眼神,消食通络,看种种树的枝叶,比之昨日,又各伸展不少。心里想,过了风风雨雨一昼夜,那些凤凰花又该怎样呢?信步之下,就在一片雨后翠色中,仍是昨日那一团团难以描摹的红,以无可争议、无可规避的热力统摄了独行而来的我,将闽南五月关于自然与人的一切畅想,实实在在地推送到我的面前。凤凰木是骄矜的,像翩然而降的天使,很少有扎堆成林的。印象中,最经典的一幕往往是:一丛与世无争的灰莉间,挺起一株凤凰;几棵枝叶密实的榕树间,探着一株凤凰;一堵高高的围墙里,溢出一枝凤凰;一道通衢的两侧,礼宾般地,铺展开一路凤凰。当然,如果你当真是季节的有缘人,恰巧从路的转角走过,就在你不经意的一瞥间,咣地一声,你似乎是被夏天之神的倏然一摆的裙幅抚拭到了,你似乎是被垂天而降的汹涌的飞瀑震撼到了!面对眼前彤伞一般的五月的凤凰木,你会驻足,却不知接下来该做什么。然而,这些都还不够。就如今日,早在打楼宇间外出之时,我就存着感念,心道这闽南的夏天,若能总是如此这般朝云暮雨,令灼人的火辣日头常在云里敛着,多留给我一刻时光,也好安放过于奔突的灵魂。这样想着,脚步便自依山而建的蜂巢山路弯道上,踽踽展开。雨后的道路,带着潮润,但不湿滑。沿路颇多小叶榕,臂展成荫,臂弯处垂下密密的长须,须上还带着雨珠,看上去尽显晶莹剔透之美。继续前行,走到运动场出口附近,方思忖着要不要抄一条更幽僻的小径而去,却见脚下不远的草地上,星星点点满是落红。猩红的花瓣,衬以嫩翠的绿草,瞧去颇似古时新嫁娘 的 妆 箕 ——在她待字闺中的多梦岁月里,只管将各色夺 人眼 目 的 女 红 ,一股脑地巧巧排 列 开 来 ,供远 近 的 人 们 ,艳羡评说。入定许久,细观那草上花瓣,片片如生双翼,便知这凤凰花之命名,原是自然而为。这些秉翼而来的纤巧的精灵,它们必是在前晌的阵雨中,与天上急急迫迫的坠珠相嬉戏,相缠绕,相交合,相别离。它们在一场雨的际遇中,率然地爆发出生命的全部美丽。此刻,就是它们印证自己走过此生的最炫一道影。如果真的生有双翼,面对脚下托举一切的红壤,此刻也必是它们在振翅欲飞之前,留给这片土地的深深的感念、殷殷的情谊!我闭上眼睛,想着雨中的凤凰,想起往年夏日,曾经写下的诗句:痴情的看客啊,早为你许下纯洁的情感,邀你为远行的离人,装点新程的征帆

父 亲 的 礼 物

摘要:父亲赵进堂给女儿赵爱赠言□赵 爱(退休教师)1966 年 4 月 1 日,父亲赵进堂送给我一本红色封面的《毛主席语录》,并在语录本的扉页上写道:“希望:精读主席著作,改造主观世界。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当红色接班人,干一辈子革命。”那时,我还是初中一年级学生,如今已是年过花甲的退休老人了。五十多年来,这本《毛主席语录》一直伴随着我走南闯北,从插队、工厂、大学到退休,一路走来,几经搬迁。这本《毛主席语录》的封面和封底虽然都已破损不见了,但我依然将它珍藏着。今天,我再次手捧宝书,看着父亲的亲笔赠言,又一次想起了父亲,往事历历在目……父亲赵进堂 1938 年参加革命,193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山西省长子县最早入党的老党员之一。根据长子县政协第二辑文史资料记载,父亲于 1946 年 3 月担任该县教育系统第一个共产党支部的首任书记。1949年3月,父亲响应党中央、毛主席“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召,按照中共中央华北局统一部署,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二大队四中队副中队长,告别父老乡亲,随军南征,过黄河、渡长江,行军 6000 余华里,历时5个多月,于1949年8月抵达福建,为福建的解放、开发、建设作出了贡献。回忆父亲对我的言传身教,有几点印象深刻:从小父亲就教育我们要听党话、跟党走。就连给我们姐弟 4 人取的名字中也饱含了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我们姐弟4人名字的最后一个字连接起来是:“爱红五星”。这里凝聚着父亲对下一代殷切的期望,希望我们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我们姐弟4人包括3个夫婿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教导和期望,全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有的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表彰,有的获得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称号,有的获得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父亲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记得小时候,我们小孩有一个专门的书柜,上面摆放着为我们订阅的《儿童时代》《少年文艺》等杂志,家里还有《十万个为什么》及四大名著等书籍,以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扩展我们的知识面。父亲还会根据我们的特长支持我们德智体全面发展。如上小学时,学校培养我加入校队打乒乓球,父亲就给我买来乒乓球拍、球鞋支持我练球。小学阶段,我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市、区比赛。这个兴趣爱好一直延续至今,既陶冶了情趣又锻炼了身体,使我的退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我受益无穷。“文革”前,我们家在福建农学院里,家附近栽有各种果树,不远处是一片水蜜桃园,在我家二楼阳台上触手可摘到成熟的龙眼。但是,父亲对我们要求严格,不许我们采摘,不许我们占公家的便宜。他从小就要求我们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一个正直和诚实的人。“文革”期间,父亲被打倒,只身一人下放到柘荣县,原有的工资被扣,每月仅发60 元生活费。就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他曾自掏腰包托人为小队购买“鸭子矮晚稻”优质品种,以提高当地稻谷的亩产量。尽管身处逆境,但父亲总是告诉我们,要相信党组织,自己的问题一定会得到妥善解决。父亲还时常来信教导我们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做一个有文化有理想的人。恢复高考后,父亲积极支持我参加高考,并给我寄来复习资料,甚至帮助我一起预习政治题目,这些信件我也一直保存至今。现在,父亲已经离我而去16 年了,但是父亲留给我的思想品德、优良作风,我至今难忘。退休后,我担任厦门市《长江支队专刊》执行主编,收集、整理、挖掘历史资料,2014年以来已编辑发行 7 期刊物,参与主编由厦门市社科联出版发行的《永远的长江支队》一书。请父亲放心,我会遵照您的教诲:以“当红色接班人,干一辈子革命”来鞭策自己,继承革命遗志,传承红色基因。最后,我想用父亲1998年4 月 12 日到山西省长子县北高庙革命烈士陵园凭吊战争年代牺牲的战友时,有感而作的一首诗作为本文结尾。这首诗现已镌刻在石碑上,耸立在北高庙烈士陵园里。悼忠魂发鸠山麓育英雄,精卫填海传精神。九死无悔闹革命,一腔热血济苍生。幸存今日忆战友,北高陵园悼忠魂。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

厦门理工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9485次访问,全刊已有2857121次访问